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7篇《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的内容。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知道1分=60秒,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过程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一分钟的感知。
教学准备:
学具袋、、秒表、篮球、跳绳。
教学过程:
(一)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师:同学们,我们放松一下唱首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师:刚才我们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钟,那一分钟还能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分钟能干什么。
板书:一分能干什么
(二)动一动 感受一分钟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上的指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时针和分针,那钟面上还有一根指针很特别,他叫什么名字呢?有什么特点?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长,ppt看大屏幕看两遍。
师:你可以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过这么多方法我们记住了一秒。
(三)数一数:感受1分=60秒
师:秒针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 生齐说:60秒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针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那么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又走多远呢?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ppt,那你觉得他们俩是什么关系?(板书1分=60秒)
我们知道1分=60秒,看来一分钟真的很短暂。
(四)活动体验 试一试
师:那大家来猜猜一分钟究竟能干什么呢?
师:老师位同学们准备了10钟不同的活动体验一分钟,现在我们体验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呢?能做多少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都做了什么?
师:同桌互相说说你一分钟做了多少?
(五)说一说
师:太了不起了,一分钟做了这么多事请,看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更多的事,实际上一分钟除了能做这些事以外,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能做很多的事,发生很多的事(PPT)。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师:是啊,一分钟能做很多的事,也会发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啊!
(六)估一估
师:刚才我们一直是在钟表的帮助下来认识一分钟。可是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老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小组合作,师到小组中参与合作)
师:都找到好办法了吗?哪个小组先把他们的好办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看来大家都找到好办法了,老师要看看你们的方法灵不灵。现在老师要播放音乐,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老师是不提醒的,听明白了吗?预备——开始!
(七)比一比
师:想必大家累了老师播放一分钟动画片,但是要闭上眼睛仅仅等待一分钟,等老师说好了,再睁开眼睛,能做到吗?
师:好了,同学们看得意犹未尽,那么你们觉得,等老师弄和看动画片同样是一分钟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样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短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漫长。
师:这节课上到这儿已经过了将近40个1分钟,这40个1分钟,你觉得是短暂的还是漫长的呢?为什么?
师:珍惜每1分钟有时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让我们共同来读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来共勉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后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篇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分米、1毫米有多长。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知1分米以及1毫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身穿花衣裳,身体细又长,想要写好字,全靠它帮忙。”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铅笔。
师:铅笔是我们学习的伙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铅笔有多长”。
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估一估。(1分钟)
出示一支铅笔。
师: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估一估这枝铅笔大约有多长?
请2~3名同学起来说一说。
(2)量一量(2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要知道铅笔到底多长该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请大家将答题卡拿出来,第1题中的铅笔长度与老师手中的
铅笔长度是一样的,量一量并将问题填写完整。
师:这支铅笔有多长呢?
生:这支铅笔的长度是10厘米。
师:10厘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师:10厘米也可称为1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全班齐读。
师:那我们用用什么符号将1分米与10厘米联系起来呢?
生:1分米=10厘米。用字母表示是1dm=10cm。
全班齐读两遍,并板书。
师:所以刚才这支铅笔的长度可以说是10厘米。还可以怎么说?生: ……此处隐藏33069个字……>42
49
1×7=77×1=7一七得七
2×7=147×2=14二七十四
3×7=217×3=21三七二十一
4×7=287×4=28四七二十八
5×7=357×5=35五七三十五
6×7=427×6=42六七四十二
7×7=49七七四十九
篇26: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3.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季节。
〖教材分析〗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表格的过程,在发展统计观念的同时,提高比较、分析、推理、交流的能力。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本课的特色在于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广东省珠海市市一级小学,电教等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大部分都为本市生源,也有小部分外地来的插班生,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生日贺卡,大家猜猜是送给谁的?
师:对了,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还带来了生日蛋糕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生日歌”好吗?
(二)玩中学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吗?知道它在什么季节吗?
(启发学生回忆当时是穿什么衣服,景色如何?来说明自己的生日是什么季节。)
2.(放一段乐曲,大家听一听)你觉得这段乐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3.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
4.如果要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一年四季,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5.(用绿、红、黄、白四种颜色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学生向小组长要一张有色的卡片,表示自己生日的季节。
6.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说你想怎样调查?(小组先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向全班汇报、交流。)
7.让大家都把象征自己生日季节的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春、夏、秋、冬四个字的周围,一起数一数。(老师逐一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8.根据统计表,请学生在格子里涂色(课本第90页),独立完成统计图。
9.小组讨论,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0.针对(3)(4)两个问题,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三)做中学
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师:假如你们是勤劳的小蜜蜂,盒子里面有黄花、蓝花和红花各一朵。
1.每次摸出一朵花,在下表记录结果后,把花放回盒子。
2.整理上表的数据,涂色,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黄色蓝色红色
次数***颜色
3.说一说。
(1)___拿出的次数最多。
(2)黄花和白花一共摸出来了_________次。
(3)如果再摸一次,你猜它会是_________花。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全过程。)
(四)课后小调查
调查你们学习小组同学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劳动)多长时间。
工作时间不到6时6至8时超过8时爸爸人数妈妈人数
〖案例点评〗
1.本课创设“生日”“勤劳的小蜜蜂”等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
2.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
3.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篇27: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及其组成,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会根据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
有0的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面一段时间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会比较万以内的数,能根据要求写出近似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练习四。
复习数位顺序表。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几个数位?你能从右往左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四”第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引导学生说出相邻数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2题。
我们在读写数的时候要从最高位想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读几千;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读几百;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读几十;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读几。遇到哪一个数位没有就写0,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完成“练习四”第6题。
对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考一考你们。
独立完成后提问:比较每一组的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出示后问:下面四个数都有一个“6”,这几个“6”有什么不同吗?表示的意义是?
4.完成“练习四”第4、5题。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独立完成后师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师问:杉树可能栽了多少棵?说出你的理由。
3.完成“练习四”第9题。
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集体评价。
4.完成“练习四”第10题。
问:参观科学宫的人数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为什么?可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
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