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时间:2025-04-24 08:54:00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摘要】《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江南的冬景》学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 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学习重点】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作者介绍】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沉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郁达夫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积极抗日,在苏门答腊,被迫做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后被日本宪兵杀害,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煮茗  (    )      蛰居     (    )     亘古(    )      晕头转向(    )

赭色  (    )      绿林豪客 (    )     正月(    )      槎桠    (    )

剥花生(    )      夹层     (    )     中间(    )      湖沼    (    )

煊羊肉(    )      曝背     (    )     闽粤(    )      远阜    (    )

2.解释下列词语。

(1)蛰居:                  (2)野人的篱落:                  (3)丰腴:

(4)碧落:                  (5)远阜:                        (6)冬霖:

(7)直截了当:              (8)恣意:

3.选词填空。(在正确的选项前划钩)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     的情调。(a、明媚 b、明净 c、明朗)

(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         ,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a、萧条 b、肃杀 c、凄凉)

(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    的机会自然也多。(a、逍遥 b、潇洒 c、悠然)

(4)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异境。(a、居住 b、居家 c、蛰居)

(5)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          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a、记忆 b、铭刻 c、铭记)

【文本研习】

1. 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的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好”字?【讨论回答】

2. 为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讨论回答】

3.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讨论回答】

研读重点段落(5—9),深入思考讨论:

4. 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讨论回答】

2. 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找出这些诗文名句并体会: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如果替换以后,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讨论回答】

3. 这篇散文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和谐,试作简要分析。【讨论回答】

【课堂检测】1.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在横线上用最概括的语言分别填写出比较的内容。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征?

(1)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国冬天:

江南冬天: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江南秋天:

江南冬天:

(3)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方夏夜:

江南冬天:

(4)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

闽粤冬天:

江南冬天:

(5)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概括江南冬天的特征:

阅读文本中的语段,完成文后题目。(文段见课本p76-77两段)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3.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

4.“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5.“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6.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

(1)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

(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                            (不超过15个字)

8.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出现的电荒将使我国的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据测算,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为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3.95亿千瓦,而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容量的19.9%,未来20年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期。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投资于电源建设的资金为1000亿至1200亿元,而通过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水电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题:

……此处隐藏4609个字……悦目,感到一种诗意的美,文学的美,这都得宜于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本课的亮点之一是注重方法的指导,在黑板的左边作了清晰的板书,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一点东西。另外,本文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教为精心,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在面上处理了本文所写的主要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后,重点带领学生欣赏了本文诗情画意的美点。本文在处理预设与生成上有亮点,如最后让学生提问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提问非常精彩;但也有不足,如教师课堂过于拘谨,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不太流畅。在板书设计上也过于呆板,难以处理学生回答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006-12-7

《江南的冬景》教案 篇三

wangaoyu

一、导入  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一 高一(9)班 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二 高一(9)班 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欸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漫步于湖边的郁达夫先生,微微闭上双眼,深呼吸,仿佛嗅到了阳光的气息,带着淡淡的清香,带着丝丝的温馨;静下心来,用心谛听,仿佛听到了阳光的窃窃私语,那么轻柔,那么和煦。郁先生不禁张开双臂,揽阳光入怀

[1]

学习目标: 篇四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