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奖惩之后作文 (菁选【精品多篇】

时间:2024-12-16 07:35:14
奖惩之后作文 (菁选【精品多篇】

【概述】奖惩之后作文 (菁选【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应试教育完全背离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它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奖惩之后作文 (菁选【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奖惩之后作文 篇一

饭后在手机上浏览,偶然之间,我看到了一幅很特别的、引人深思的漫画。

有一对兄弟俩在同一个班级,哥哥天天上课不专心、做小动作、走神、下课也不认真复习,每次考试下来都名落孙山,最多也就考55分,迎来的还是父母一记响亮的耳光。弟弟则品德良好,学习成绩优异,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标准的好学生,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次次都得100分,常常得到父母慈爱的吻。

又有一次考试,哥哥出乎意料地考了61分,正好及格,他的父母就特别地开心。于是,经常给弟弟奖励的唇印出现到了哥哥的脸颊上,而弟弟考了98分,满怀期待地回到家准备接受父母那无上荣耀的奖励的吻,可到最后给他的只是一记巴掌和严厉的训斥。

看完这个漫画,我陷入了沉思,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漫画,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脑海中不时浮现上课的片段。

一个好学生举了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可被老师认为举了一个很笨拙的例子,而另一个上课从来不发言,这次发言,举了一个看起来更差的例子,老师却说做的非常好……

这公平吗?这不公平吗?不同人的答案是不同的,在我看来,这个选择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个人认为是公平的。争所谓能者多劳,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老师对他的要求一定十分高,而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能力不怎么高,当然老师对他的要求也会无限放低,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能怀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回到漫画上,弟弟从100分变98分要挨打,而哥哥从55分变61分则会受到表扬,很多人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事实摆在眼前,我们观察事物要看他变化了什么而不是表面的现象。很简单地来说就是:哥哥进步了,而弟弟退步了,这次只是退步2分,可下次只不定会退步几分,迎合“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的话,弟弟可能会变成哥哥的成绩,哥哥可能会变成弟弟的成绩。不过这也只是一种假想。弟弟也不必委屈,因为哥哥的成绩依然比他低。

总之,这幅漫画锁讲述的道理是:我们要怀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事事争取做到最好。虽然可能像弟弟那样被委屈地批评,但是只要换个角度看事物,可能它们的意义会截然不同。一幅漫画蕴含着多少的人生哲理!

2019语文高考作文奖惩之后 篇二

奖惩之后,看看现实

如今大家都爱用调笑胡侃,来搅和那些让人看着心酸的真相,游戏过后,看这一幅漫画,又令我有些感慨。 你可以说,这是教育的问题。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总是高于孩子能做到的事,没几个人能永远得100,如果把分数作为一种衡量标准,那更没有人能完美到无懈可击。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可耻的双标。对优秀的人苛刻,对普通人放纵,压榨着优秀者的成果,用以逃避自身该尽的职责。 不管怎么看,好像都挺无奈的。

我们抨击现行的教育体制,我们呼吁家长不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我们期望以后的孩子可以不在最有活力的时候、无论天赋到底在何处,只顾着盯紧分数、排名。

或者不那么严肃地看待这种现象,只当是人之常情。人们对优秀者的期许总是很高,对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则不相同。心理预期过高,从100降到98就足以令人失望透顶;没什么期望,及格就让人欣喜若狂。 不过,无论人的主观情绪怎么变化,事实是不会变的。98高于61,学霸还是学霸,学渣就是学渣,跨过分数线、拥有更多选择权的,仍旧是那个挨巴掌、不够完美的学霸。

一直在追求完美的'学霸,扣除掉2分的失误,依旧在前进道路上跑出了很远。游走在及格边缘线的学渣,加上6分的幸运,也一样被远远落在后面。这一场公平的竞争,还是会公平地分出胜负。

优秀的人,在试卷上答对更多的题,试图尽最大的可能去掌控自己的命运,失误也好,天命也罢,这些偏差从实力中扣除后,他们依旧自信满满地走在前方。承受着更高的期望、更大的压力,在更加苛刻的要求中,接受不大公平的指责与惩罚,咬着牙追求下一个圆满。

而像我从前一样爱自欺欺人的家伙,每一步都走得摇摇欲坠,每一刻都忐忑不安,双耳充斥着呵责,或一时幸运,得到浮夸虚荣的赞赏,在圆满的假想中,苟安于及格线,远远望着他人负重远行,一转眼,早已经天差地别,不在一个世界了。

一场考试,不会决定谁的命运,一个分数,不能断言成王败寇。但在这或许会是人生中唯一一场公平透明的比赛里,有的人已经表现出优秀者的潜质,准备背起行囊,去看最广阔的世界,而有的人,沾沾自喜于一枚口红的奖赏,大声叫嚣着“分数不能决定一切”、“学习好不代表更优秀”,然后在下一场比赛中,输在起跑线上而不自知。

漫画作文写作技巧 篇三

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所以在材料作文回归高考的日子,便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作文题型。其本质就是讽刺,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社会上的某些丑恶、痼疾。敢用漫画出高考作文,这说明我们可爱的命题专家已经有了直面现实的勇气。

以漫画作材料的题目,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全面、细致读图,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要仔细观察;

(2)关注背景材料。漫画标题是漫画的灵魂,能补充画面所不便给出而又十分重要的信息;图中如有文字,更不能放过,它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画中之话、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

(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构思成文。

英雄高考满分作文 篇四

今天,高考全国I卷语文作文试题给出的是一幅漫画,題目出炉后,在网上引起热议。

时光穿越到33年前,那一年的高考作文也是漫画,题目是:挖井。矢志与笃誓: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漫画以其形象有趣的画笔,把某一种人的工作态度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在哑然失笑之余,浮想联翩。画中人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挖井人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浅尝辄止。作文命题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背景及其吻合。

言归正传,今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奖惩之后”,击中时弊。漫画中,一个孩子第一次考100分被亲吻奖励,第二次考98分被打脸惩罚;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

55分被打脸惩罚,第二次考了61分被亲吻奖励。诸如漫画中的情景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以分数论成败的例子随处可见。漫画中,小小四幅图像,两组数字,却全方位多角度揭露了社会现实,让人深刻感受到现实切肤之痛 ……此处隐藏1979个字……生舞台上的“幕后导演”,简单粗暴地左右了他们的人生。急功近利,不明就里的赏罚,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造就了一批同样“不明就里”的家长和孩子!

唯分赏罚论英雄,也许是我们整个教育界都应该警惕反省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如果都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上思考实践教育的真谛,那将是教育的一场灾难。教育之殇,源于单一单薄的教育评价体制。两个孩子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评价,除了分数这一个结果,还应该与其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同学协作的情况,表达交际能力的强弱,特长的发挥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全面的“吻”与“掌”,否则教育将走向死胡同,会逼疯多少个“范进”,庸常多少个“方仲永”,埋没多少个“韩寒、马云、钱钟书”?而那些虎妈狼爸们,巴掌下又教训毁灭了多少“优秀有潜力”的孩子们?可叹,教育之殇!

猜想,这幅漫画给小学生们目睹,怕也会会心一笑,更何况历经了大大小小考试的我们。不管学生或是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深切体味这分数背后给自己一生带来的影响。它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陶醉”于唯分是举的家长们、老师们、教育专家们?图中两个小孩的人生不是简单的“98”和“61”能决定的。我们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或许只是更宽松包容的教育环境,更多维深厚的文化熏陶,更理性明晰的人生规划,更正确适当的一个“吻”和一个关键犯错时候的“掌印”。明晰赏罚,不唯分论英雄,教育之殇才有可能变为教育之幸!

遥想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给予的评价各不相同,有默许的“吾与点也”,有大赞的“贤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没有简单粗暴,只有循循善诱。想要我们的教育不再停留于分数的表面,便要明白爱因斯坦那句教育箴言的真谛:“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图画小儿赏与罚,应由社会明眼察。不囿分数殇教育,喜怒哀乐皆人生”。希望一幅轻松幽默的漫画,能敲醒更多沉醉不知归路的“大家”,还教育一个包容博大的天地,给孩子一个快乐完满的明天!

2019语文高考作文奖惩之后 篇七

看两幅漫画,触目惊心的是漫画上的两个掌印和孩子同样委屈的表情。或许有人会贬抑从100分退步到98分就掌掴孩子的父母,抨击的理由是眼里只有分数;赞扬从55分进步到61分给孩子亲吻的父母,赞扬的原因是看到孩子的进步。其实,“直不百步耳”,两位孩子的家长都采用“巴掌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棍棒教育”的方法。

如果纠缠于家长要重分数还是进步,或者棍棒教育也是一种严格教育,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可能一叶障目,不见中国家庭教育弊端的“泰山”。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教育后代的重要性,“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这样的话大家耳熟能详。但很少有父母想到:打在儿女脸上的掌印,打的是父母的脸。

鲁迅先生曾在1919年写过一篇文章《我们怎样做父亲》,文中说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中国人从来认为父亲问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近一百年过去了,中国父母依旧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这是父母威权的体现之一,把孩子脸上的掌印当做父母权力的印戳。只是为这掌印找了“望子成龙”等美丽的掩饰,算是有点“进步”了。鲁迅说“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中国的家庭教育就这样“本末倒置”了。父母把自己未竟的理想或对子女的期望施加给孩子,忘了孩子是“即我非我”的独立个体了,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他们是本位,父母可以给孩子引导,但不能越厨代庖,代替甚至强迫他们生长。 打在儿女脸上的掌印,首先打的是父母的脸面。孩子的成绩是许多父母的脸面,成绩差,父母脸上无光。那些信奉“巴掌教育”的父母,他们的人生多数不成功,却企图用自己的。巴掌“打造”成功的孩子。第二,打的是父母的脸,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当然没错,但过于严格就可能物极必反。棍棒下出孝子,更多出的是逆子。“虎妈狼爸”的成功只是个案,最让人担忧的是棍棒和掌印在孩子的心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痕,而且学业上的成功就等同于人生的圆满吗?网络上曾有句流行语:“你这么做,你父母知道吗?”对那些巴掌高高举起、重重落下的父母,我也问一句:“你们这么做,你们孩子知道吗?”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鲁迅说中国父母做了自己父母的“牺牲品”,反过来苛责孩子“又来专做他的牺牲”,这样的谬种流传,难道不值得现在的父母深刻反省吗? 鲁迅在那篇文章的最后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亲子关系健全,才是家教的基础。父母尽力教育子女,但应该先让孩子从巴掌的阴影中走出,才能“完全解放”,还孩子以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唯有这样,孩子脸上的掌印才会消失,吻痕才会深刻、暖入孩子心扉。

2019语文高考作文奖惩之后 篇八

又是“别人家”的家长 最近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别人家……”,意思是羡慕别人家的---,而自己却没那么命好,没能碰上。同样一张试卷,小明考了98分,结果得到的“奖赏”是一

个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个鼓励的亲吻。哎,又是一个“别人家”的家长,同样一张试卷,奖励和惩罚的命运却千差万别。 理解润亲情,鼓励成远方。成功没有标准答案,胜利不一定就是满分,只不过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时候,我们习惯于成功,习惯于完满,把标准定得太高,把脚步迈的太大,可能落差也会更大,还不如春风化雨,脚踏实地,让成就一步一步积累,让喜悦一点点绽放。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涩,早拔的育苗根儿松,漫灌的鲜花会被淹死,关键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设置期望值。

20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曾提出“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具体含义是妈妈做到60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爱以“特别狠心”的方式隐藏起来,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努力学习成长。相反,六一儿童节之际,湖北武汉一“着急妈妈”火了。从半岁到5岁,她为自己的小孩累计投入近12万元,报了英语、数学、声乐、表演等17项培优班,结果没想到儿子竟然由“学霸”变成了“学渣”。对比触目惊心,做“60分妈妈”总比做“着急妈妈”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块橡皮泥,可以任人随意捏造出各种形状。那么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与一件破摔的雕塑,他们的最初状态都是陶泥,无所谓孰轻孰重熟好熟坏。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艺双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在平凡世界里,我们不甘于平凡但应习惯于平凡。每个人都想成为鹤立鸡群的那只“鹤”,那么谁来成为那大多数的“鸡群”呢? 上善若水任方圆。98分的“学渣”与61分的“学霸”,奖惩分明、区别对待背后是一种焦虑,中间隔着习惯性与偶然性的转换差,而这个差值正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一种常态。在此呼吁别让“中国式焦虑”毁了“中国式教育”,因为方圆即乾坤。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奖惩之后作文 (菁选【精品多篇】范文。

《奖惩之后作文 (菁选【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