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社区调研报告多篇

时间:2025-03-16 08:53:47
社区调研报告多篇

【前言】社区调研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2022年社区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中心的不断下移,社区已经成为开展各项社会工作的主要阵地,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战场,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建设一支高素质、强能力、上规模的社区专职社工队伍,是实现以上目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社工队伍里,女社工占绝大多数,且女社工有着生理、心理特点,故有必要对女社工开展调查研究。

一、根据对现有资料和有关数据的整理、部分女社工的走访,以及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现状:

(一)、基本信息

无锡南长区各街道共有社工65名,其中男社工8名,女社工57名,女社工年龄结构为:30周岁及以下32人,占56%;31-40周岁20人,占35%;41-50周岁5人,占9%。学历分布为:本科有24人,大专有16人,高中(含中专、职高)有16人,研究生学历为1人,分别占42%、28%、28%、2%。57名女社工中有21人未婚,27人未育,30名已生育的女社工中孩子0~3周岁的有17人。女社工中担任社区正职的有2人,副职的有10人。

(二)、工作情况

工作有“三多”。

第一,工作任务多。各类条线工作,接待居民来访,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走家入户对居民进行走访,还需要完成拆迁、招商引资、协护税、征订报纸等各项任务。

第二,创建检查多。近年来,一些职能部门不断加大对社区的创建检查力度,迫使社工不得不抽出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应对。有些创建工作老百姓的确收益,但也不乏有些创建工作形式重于内容,耗精力,又无实际意义。

第三,工作台账多,现在都提倡无纸化办公,纸质台账相对以前要减少许多,但电子台账和各类平台多了很多。有些条线的社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电子台账和各种平台上,间接影响了社工与居民面对面的时间。

(三)、心理状态

第一、心理压力重。女社工要承担繁杂琐碎的工作以及面对弱势群体的一些无奈等,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除此之外,为了完成行政性事务,分配给走访和联系居民的时间相对较少,有时会引起居民的不满和误解,加剧了社工的无形压力。除此之外,女社工的生理特点,如例假、怀孕、生育、哺乳等,都会令她们精力分散,形成工作与个人问题之间的压力。

第二、不良情绪的困扰。由于工作量大、收入不高、得不到居民的理解,有些女社工会产生焦虑、烦躁、郁闷、懈怠等不良情绪,长久下去,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期望落差大。“您当初选择做社工主要是出于何种考虑”,此题为多选题,30位女社工中,选择了“看好社工行业发展前景”的有15个人,占50%,选择“听从父母家人安排”的有6人,占20%,选择“兴趣爱好/个人理想”的有5人,占17%,选择“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的有4人,占13%。“现在,您对社区工作未来发展的看法是”一题中,选择前景不明朗,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数达到17人,占57%,7人选择前景光明,愿意扎根,占23%,4人选择了前景渺茫,临时跳板,占13%,2人选择了没有想过。占7%。这些数据表明,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有些社工或多或少会产生对未来发展迷茫,对自身工作的信心不足。

二、存在问题

第一、社工性别结构不合理。女社工占社区工作主力的绝大多数,这就造成了“女的当男人用”的现象。社区中一些重体力活儿女社工也得顶上,有蛮横的男性居民来闹时,也大多是女社工拦着。

第二、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承接的各条线工作有20多条,主要包括党建、工会、统战、妇联、团建、综治、人武、民政、老龄、残联、社保、计生、卫生、教育、文体、关工委、宣传等。每条业务线又都有细化的内容,纷繁的社区行政工作不仅加重了女社工的负担,更减少了她们与居民沟通的时间,与社居委宗旨想违背。

第三、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当很多压力迎面而来的时候,有些女社工会出现退缩心理,或以负面情绪面对,甚至出现逃离心态。

第四、工作积极性减弱。随着工作时间越久,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出现懈怠现象。

三、建议与对策

第一、优化社工性别结构,增加男社工的人数,减少女社工招人力度,以达到男女社工比例平衡。

第二、合理减轻女社工工作负担。一方面,呼吁上级各部门尽量取消一些对社区没有实质性帮助、形式化的工作内容,为社区减负;另一方面,社区也应开动脑筋,更新服务思路。比如采取“服务外包”等方式,将某些工作任务委托给社会组织来承接,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

第三、缓解心理压力,提升职业自信。通过开展排解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与人沟通、了解自我增强自信等心理服务内容方面的心理讲座,也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压训练,达到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目的。

第四、建立沟通平台,增强工作积极性。今年,我们社区成立了“躬行学习园地”由各位女社工“轮流坐庄”主持,内容可以是专业性工作,也可以是心灵交流,包括关于恋爱、婚姻、生育等方面的交流,促进社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增强社工之间沟通,提高工作积极性。

社区绿化改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城区品位,顺利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经区政府协调,于xx年开始将原属街道(社区)负责的社区绿化工作统一移交区园林公司,我公司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社区交接工作,经过半年多时间工作实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社区绿化概况:

此次移交的社区共17个,辖区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7万人,绿化面积63884平方米,其中11250平方米为今年实施社区绿化改造工程新增部分。

二、社区绿化特点:

1、绿化面积相对较小,但点多面广,且分布不均。

街道地处老城区,社区街弄狭窄,可绿空地少,且不集中,因此绿化率极低,部分社区绿化面积仅二、三百平方米,个别社区甚至不足100平方米(如西大社区仅90平方米)。相比之下,东西部社区情况好点,绿化面积基本在1000平方米以上,像海星社区、平阳社区超过5000平方米。同时,社区绿化面积大小不均,小的一处仅5平方米,大的超过1000平方米;且较为分散,一般社区绿地分布在6、7处,个别社区甚至达到16处(如中大社区),给养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社区绿化基础薄弱,设施不齐全。

由于街道社区本身基础设施薄弱,因此部分群众将门前绿地当作垃圾场和下水道,随意倾倒垃圾或生活污水。部分社区原有花坛残缺破损、面转脱落,影响市容。因此,我公司接管社区绿化以来,不但要实施绿化改造、养护,同时对要其绿化设施进行维护,像大蒲湾社区就投入4000余元对社区6个花坛进行维修。同时,由于社区绿地均未敷设水管,给夏季养护增加了一定难度。

3 ……此处隐藏68952个字……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

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

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22年举办*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

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

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

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03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

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

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

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

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

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

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

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

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

社区学院前身*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

可是2022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

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要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起步。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区各类人员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

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鄞州市和下城区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他们的经验是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领导和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有关

部门职责,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工作。例如:机关由区党工委、学校由区教育局、企业由区计经局、街道、社区由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评估。

我区今年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对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作用的发挥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习型机关创建方面。

建议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增加区委领导成员,并出台不同部门、系统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目标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检查力度为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社区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社区调研报告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